|
【报告】2015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(上)——行业环境新变化、行业发展新进步 -w66利来国际浏览数:170次
2014年以来,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、分工更复杂、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;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,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;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、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,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,是新时期经济工作的总基调。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,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。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,物业管理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,得到各方面关注。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大力宣传《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“十二五”专项规划》,推广万科物业、绿城物业、长城物业、彩生活物业、上房物业、龙湖物业、蓝光嘉宝、民召物业等一批品牌物业服务企业在商业模式、服务方式、管理方法上创新与转型的经验,从而带动更多的企业认识到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,并积极参与到行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中,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 然而,不能回避的是,客观上行业总体还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。物业服务企业盈利空间相对狭窄,服务内容和质量与广大业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。引入新技术、新业态和新方式,开创新的商业模式,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,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现代服务业的转变,是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。 行业环境新变化 近两年来,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无论是政策环境,还是市场环境,都发生了深刻变化。 从政策环境看: 2014年12月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《关于放开部分服务价格意见的通知》,要求放开非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和住宅小区停车服务价格,表明行业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更进一步,对行业逐步建立并完善市场引导机制、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。2015年,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,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,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,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、水平提升,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,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,实现在发展中升级、在升级中发展。国务院《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 ”行动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充分发挥“互联网 ”对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的重要作用;推动跨区域、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;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,发展社区经济,在餐饮、娱乐、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。上述政策所产生的叠加效应,为物业管理实行“互联网 ”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发展空间。物业管理行业开始了“互联网 ”时代的创新旅程。 从市场环境看: 一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。一方面,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,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实施,为新型城市群建设注入活力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2-2014年连续三年全国房屋竣工量高达10亿平方米左右;部分地区政府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,大量住宅区逐步引入物业管理。增量房、存量房以及老旧住宅区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。另一方面,物业服务用户趋于成熟。用户对物业服务尤其是优质物业服务的购买意愿显著增强,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基于用户多元化、个性化需求产生的非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物业服务主营业务收入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2014年全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%,人均gdp增速提高;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.1%,同期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增势放缓,扣除价格因素,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.0%,居民购买力持续增强。 二是“互联网 物业”成为发挥资本、互联网、物业管理各自优势,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产业融合新业态。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,促成了“网上支付消费”和“社区o2o消费”两个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。物业服务企业处在社会和社区的节点上,贴近社区的资源和用户,与社区基层组织、周边商业圈关联度高,在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米内,成为社区资源的隐形掌握者。 三是资本市场改革和完善持续推进,尤其是新三板的扩容、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建立,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新格局。彩生活物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,北京东光、浙江开元、珠海丹田、青岛华仁、河南索克、克拉玛依城投鹏基等物业服务企业先后在新三板上市。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融资,在行业内开展收购、兼并、重组,有力助推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源的整合。投资型企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业务融合,如中国平安人寿出资50亿元人民币收购碧桂园9.9%股权,在社区金融领域展开合作,满足住户金融需求,实现了企业业务种类和盈利点的增加。资本已经成为促进行业提速换挡、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。 行业发展新进步 近两年,行业积极应对管理成本攀升,从业队伍人才匮乏,经营理念滞后,管理方式粗放,地域发展不平衡,市场机制不完善等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,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新进步: (一)基础服务取得新提升 基础物业服务是物业服务企业生存的核心要素,行业处于任何发展阶段都不能忽视。近两年,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,基础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。一是服务理念端正,行业普遍认识到基础服务的重要性,各地行业主管部门、协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纷纷开展“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年”活动,宣传并实践“固本”“守正”的经营理念,认真做好物业管理本职工作。二是服务技能提升,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行业设施设备管理的核心价值,注重技术能力的培训提升和先进设备体系的引入;广东、辽宁、合肥等地纷纷开展行业技能大比武、引导提高基础服务技能。三是服务品质提高,关注物业服务用户体验,增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,精细管理的同时简化服务流程。据调查显示,2014年物业服务企业业主满意度较2012年有较大提高。扎实的基本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外溢,物业管理行业在协助维护社会稳定、处理社会突发事件和抗击自然灾害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,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。 (二)管理规模取得新增长 据本次调查,截至2014年底,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.5亿平方米,相比2012年的145.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.5%,在管规模持续扩大。广东、河南、江苏三省物业管理面积位居前三。 从区域分布来看,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在物业管理规模方面依然走在全国前列,约占全国管理面积的44.5%,较2012年下降2.5个百分点;中部物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,约占全国的23%,较2012年增长2.7个百分点,地区间差距呈现收缩态势;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占比与2012年持平。值得注意的是,河南省和重庆市2014年物业管理面积相比2012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,一定程度上表明中部崛起、西部开发等因素对地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 (三)企业数量取得新增长 根据本次调查,截至2014年底,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.5万家,与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基本持平,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.1万家增长了约48%。广东、江苏、山东位居前三。 从区域分布来看,东部地区物业服务企业数量仍远高于其他地区。四大区域里,东部地区物业服务企业约4.8万家,约占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的44%;中部地区约2.5万家,约占全国的22.8%;西部地区约2.8万家,约占全国的25.4%;东北部地区约0.9万家,约占全国的7.8%。综合来看,中西部区域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增长较快,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。 (四)经营收入取得新增长 据本次调查,全国物业服务企业2014年经营总收入约为3500亿元,较2012年全国3000亿左右有较大增幅,增长了16.7%。一方面物业在管面积持续增加,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;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在互联时代拓展多元营收渠道,行业经营总收入实现了较大程度的上涨。 (五)从业人员数量取得新增长 根据本次调查,截至2014年底,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.2万人,较2012年的612.3万增长了约16.2%,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。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,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地域差异仍较为突出。东部地区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353.2万人,约占全国从业人员的49.7%;中部地区约136.8万,约占全国的19.2%;西部地区约179.6万人,约占全国的25.2%;东北部地区约41.6万,约占全国的5.9%。值得注意的是,从业人员数量反映出中西部加快增长的态势,尤其以河南、陕西等省市增速尤为明显,区域间差距有所缩小)。 (六)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 物业服务企业一直积极创新商业模式,并成功取得新进展。最具代表性的是,彩生活以3.3亿元收购深圳开元国际100%股权,此次并购增强了彩生活在中高端社区物业管理方面的实力,彩生活社区o2o增加30多万户家庭、100多万用户,涉及超过130个物业管理项目。万科物业向行业输出“睿服务”w66利来国际的解决方案,先后与金隅集团、北京首创置业等企业签约合作,全面进入市场化发展轨道。截至2015年6月底,长城一应云联盟伙伴已达到75家企业,覆盖全国1500多个物业管理项目,服务面积超过3.3亿平方米,一应云平台聚合了约320万户家庭,超过1000万人口。通过并购、联盟,扩大管理规模,增加服务客户数量,有利于发挥集约和规模效应,增加经营性收入,推动行业快速发展。 |